找到相关内容1102篇,用时3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唯识三十颂诠句

    第八俱,唯是舍受。第八,不能分别违顺境故。  是  法有三性。一,善。二,不善,三,,又二。一,有覆。二,。覆,有二义。一,谓覆障。二,谓覆蔽。体唯染法覆障圣道,令不得生,覆蔽内心令不能净,故名有覆。此识染,故名覆。,谓记别。体唯善恶。有爱非爱果,及殊胜自体,可别故。此非善恶,故名。  触等亦如是  触等五法,说亦如是,有六种义例同心王。一,异熟。二,所...

    韩清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4247076.html
  • 不二中道思想是建设人间佛教的根本依凭

    相同,是对“不二中道”的完全误解,也是对“三法印”的无知。   4.以“不二中道”处理问题:   “时,有...无边。命即是身、命异身异。如来有后死、无后死、有无后死、非有非无后死。”(《杂阿含经》 第三十四卷,九六三则)   这就是一般所说的十四问题 ,佛陀明确告诉提问者这是问题,不予作...

    顾瑞荣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4052198.html
  • 心性本净之意义

    而上述之说明与前面的有分心之说明是相同的内容。因为潜在性的有分心是洁淨、淨白的,所以表现出来的表面心,虽然是善、恶、,但是因为它们的根本皆是有分心,所以也被称为淨洁(pabhassara)、淨白(...是藉由修行而除去烦恼染污,得到清淨证悟之智慧的状态。反之,消极的清淨是如同污浊的清水或白纸一般的状态,就心来说,是指未染善恶的状态。   [225]那麽,所谓「心是淨洁的」,意指前述的那一种清...

    水野弘元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24159877.html
  • 唯识学上之种子义

    熏的现行因是善、是恶、是  ,这能生现行的功能(种子)是决定各自生其善恶等的现  行,不相杂乱。明显的说,就是这种子能熏的现行因是善,  种子所生的现行果必是善;能熏的现行因是恶,所生的现行  果必是恶;亦然。小乘有部等,以善  63页  因与为因等,不办自体,异因不相随顺,不能为因。故  述记云:「遮萨婆多等善与恶等为同类因,有因缘义。  」疏钞解云:「如瞋等法,与身边二见为同类...

    雨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0871200.html
  • 五法无我唯识

    现所依处,所以独得名根本识。而前七识,则总名转  识,因为前七识的体性都不能如第八识之一切时处 [除已转  依位] 恒常,而有三受改转,三性转变,缘境转易,所  以总得名为转识。  八个心法中,前六转识,并通善恶三性,第七末那  因与四惑恒时相应,故是有覆。四惑覆蔽圣道无漏智不  起,使自心不得清净,故是有覆,但此识的行相任运微细,  不感爱非爱果  134页  ,不可别为善为恶,故...

    正果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14773405.html
  • 唯识学的缘起观

    在现在,果在未来;不同时间,变异成熟。②变异而熟:前六识造业,重习本识,成业习气,此业习气在本识中变异成熟。③异性而熟:有漏善业感乐报,恶业感苦报;乐果苦果不善不恶,性属。具此三义,名异熟果。《成唯识·论》云:“谓有漏善及不善法所招自相续异熟生。”   等流果:等谓等同,流是类义,同类事物,发展变化,因与果同,果似于因,彼此相等,名等流果。成唯识论》云:“谓习善等所引同类,或似先业后果...

    唐思鹏

    |唯识|缘起|因果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2/08343310228.html
  • 回诤论

    自体  若少有善法 不从因缘生 善法若如是 住梵行处  非法非非法 世间法亦 有自体则常 常则因缘  善不善 一切有为法 如汝说则常 ...法无处访本)。如是如是。善法一百一十有九。如彼善法善法自体。彼不善法不善法自体。如是。本性本性。欲界欲界。色界色界。无色界无色界。无漏无漏。苦集灭道苦集灭道。修定修定。如是如是见有无量...

    回诤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31538242.html
  • 关于唯识学种子论的探讨

    但是这些善恶的种子是怎么来的呢?关于种子的产生这个问题,慈氏菩萨在《瑜伽师地论》卷三十五中说:  云何种姓?谓略有二种:一本性住种姓;二习所成种姓。本姓住种姓者:谓诸菩萨六处殊胜有如是相,从...必定是恶。也就是说,善性种子为善因,感乐的果报,这性质是决定的,恶性种子,亦复如是。此遮小乘有部等说善、恶、等为同类因。《成唯识论》云:  谓随因力生善恶等,功能决定,方成种子。此遮余部执异性因,生...

    理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65041988.html
  • 率直磊落的生活智慧——释尊

    这样的感觉就是[受]。   当然,[受]不光是这种快感而已,也包括了拥护的公车上被人踩了一脚的那种不愉快的感觉。另外还有一种不苦不乐()的感觉。以佛教语来说。快感称为[乐受],不快之感称为[苦受],之感则是[非苦非乐受]。这三种受无论是佛弟子或是凡夫都同样感觉得到。这么说,到底佛弟子和凡夫有何不同之处呢?   释尊如下教示:   众比丘们!譬如以箭刺人,先刺一箭之后再刺以第二箭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91943330.html
  • 种子与现行

    等说善法等与恶等为同类因。五待众缘,谓种子要待众缘和合,种子转变,方能生现行果。此遮外道执不待众缘,从自然一因顿生结果等。又小乘有部等,执缘体恒有。六引自果,谓种子要各各引生其别别色心自果。即色法...,种子是用,摄用归体,其性皆,故与本识非异。虽然,若体用别论,则种子者,色心三性诸法所熏生,又现生三性诸法。从现行果,因种子亦通三性,故与本识非一。次就因果门论种子与所生果之关系。种子者,三性诸法...

    黄忏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4748261.html